2022年8月24日,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召开了第十二届“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”专家委员会评审会议,由专家委员根据企业家申报的材料和调研情况,对申报企业家逐一进行了认真评议。在充分讨论评价的基础上,与会专家委员进行了无记名投票,推选出以下六位同志为第十二届“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”候选人,他们是: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、董事长汪东进,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刘敬桢,海尔集团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局主席、首席执行官周云杰,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麦伯良,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于勇,恒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裁陈建华。
这六位企业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:
1、他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,始终对党忠诚,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,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;他们廉洁自律,诚实守信,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。
2、他们在任职期间,所领导企业的各主要经营效益指标总体上保持平稳上升态势,处于全国同行业前列,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行业代表性。
3、他们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构想,善于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把握机遇、创造机会,通过战略引导,不断完善产业布局和优化供给结构,构建了自主可控和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,使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。
4、他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,立足于自主技术研发和自主品牌塑造,通过构建多层次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,加快推进数字化、智能化的转型升级,逐渐形成以自主核心技术为主要支撑的产业竞争优势,为我国民族产业的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5、他们在长期的企业管理实践中,坚持袁宝华同志提出的“以我为主,博采众长,融合提炼,自成一家”的方针,在借鉴吸收世界先进管理方法的同时,结合中国国情和企业实际情况,围绕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环节,主动推进企业管理变革与创新,提出了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,逐步探索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;并通过积极采用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等现代管理手段,有效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。
6、他们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,在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,努力承担社会责任,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,在节能降碳、环境保护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主动作为,在抗疫救援、关注民生、扶贫开发等方面积极回馈社会,为促进社会和谐和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应有贡献。
7、他们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,坚定实施“走出去”发展战略,通过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和深度开展国际合作,努力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;通过抢抓“一带一路”的战略机遇,不断开拓国际市场,为企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8、他们尊重人才、尊重创造,通过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,广纳贤才、激励人才,培养造就了优秀的人才队伍;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和倡导积极进取的核心价值观,以及营造和谐的公司文化,有力激发了企业的发展活力。
9、他们以身作则、率先垂范,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,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,赢得了企业员工的拥护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与褒奖。
陈建华同志企业管理业绩
陈建华 1971年出生,无党派人士,研究生,高级经济师,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企业家学者项目博士(DBA)。现任恒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裁,兼任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、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、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、长三角企业家联盟副主席、“美丽园丁”教育基金会理事长、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、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、苏州市工商联(总商会)名誉主席(会长)。获得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”纪念章、“国家科技进步奖”“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”“全国优秀企业家”“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民营经济先进个人”“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”“全国创业之星”等荣誉称号。
立足主业、坚守实业。陈建华自1994年创办吴江化纤织造厂,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。28年来,陈建华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不断延伸产业链,把一家只有27名员工的小织造厂打造成为以炼油、石化、聚酯新材料和纺织全产业链发展的国际型企业。集团现拥有全球产能最大的PTA工厂之一、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纤维生产基地和织造企业之一,员工达12万,建有国家级“企业技术中心”,企业竞争力和产品品牌价值均列国际行业前列。2021年恒力集团总营收7323亿元,位列世界500强第67位、中国企业500强第21位、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、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6位。
加大创新力度,推进智能制造。在陈建华看来,坚守传统制造业更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。在他的带领下,恒力集团走出了一条以应用开发为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。一方面,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,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能力培育,加快产品和技术的迭代创新步伐,每年有8000多个新品种投放市场,其中35%以上属于自主研发,其自主研发的多种实用新型面料获得国家专利,多项产品荣获国家免检产品、国家纺织流行面料入围奖、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,逐渐成为国内化纤行业的领军企业,代表了中国化纤行业的最高水平;另一方面,持续推进智能制造,先后投入近10亿元进行工厂智能化改造。通过“机器换人工”“自动换机械”“成套换单台”“智能换数字”等方式不断深化智能化建设,将引进的化纤行业、织造行业智能化设备和自主研发的配套控制系统相融合,使恒力成为“机器换人”智能工厂的样板。
管理创新,提质增效。陈建华坚信,要提高管理效率,实现高质量发展,就必须坚持管理创新。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,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链双向管理模式。一方面,从“一匹布往一滴油”的逆向产业延伸,进一步完善产业链,以达到质量可溯、可控的基本要求。另一方面,从“一滴油到一匹布”的正向管理,实现产业链一体化管理,达到质量管理和零缺陷传导的内在要求。实施全链双向管理模式,不仅解决了产业链延伸背景下技术卡脖子的质量管理难点,消除了产业链升级背景下的复杂系统的质量管理痛点,而且打通了产业链一体化背景下零缺陷传导的质量管理堵点。
绿色制造,可持续发展。针对纺织化工行业易污染、难治理的特点,陈建华要求恒力集团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,争做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领军者,并带领企业走出了一条“向绿色要活力”“向资源要能源”“向创新要环保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。从建设海水淡化工程,到开发屋顶光伏发电项目,再到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技术研发和业务布局,恒力集团在“绿色赛道”上不断提档加速,形成全产业链上下游流程联合、物料互供,实现了生产全过程节能环保的生态优化型发展。目前,集团全产业链上累计已获评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、2家省级绿色工厂,成为行业内拥有绿色工厂最多的民营企业,获评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“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”和“节能先进单位”。获得了中法团队合作创新奖“气候特别奖”和国际水协项目创新奖,该奖项被誉为水处理领域的“诺贝尔奖”。